上海一周

加班

来MT第一次出差,然后连续加班6天.时间密度大概是平时的3倍.
大公司果然还是套路深, 如果想往上混除了必须拼或者表现的非常拼之外, 还需要经常搞校友资源和公司的资源, 然后技术的精进反而放到了一边. 大家都是想着怎么快速的把项目解决掉, 代码质量如何不怎么考虑. 非核心产品性能也不怎么考虑, 核心产品很多时候也是靠硬件堆出来的性能.

组织大了,项目如果初期搭的不好, 后期有没有拿出时间来重构的话, 会给后续维护的人带来很大的挫败感. 尤其很多的时候公司自己的轮子,或者和项目绑定的很紧的框架又会给大家带来很多困扰. 如何一边迭代一遍解耦是所有的前端工程师都面对的问题. 无论FE还是iOS

饮食 交通

上海日料好好吃啊, 又便宜. 而且这边日本的影响挺重的,吃的啊,用的啊, 大公司啊,生活方式 很多都像日本学习. 挺好的

南方人 v.s. 北方人

其实界限不是这么明显. 感觉只有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区别, 小城的人更贴近自然,不是这么物化,大城市长大的孩子会对一些品牌或者物质会特别痴迷, 比如个别迷Nike,我在上海就碰到了周末的Nike店排长队等首发.或者特别精通日漫啦,星战了.对各种细节了如指掌,细想一下感觉也挺悲哀的. 人啦,还是要多出去走走,接触各种人和事情. 然后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里继续升华迭代思路.

博物馆里

古代皇帝就是最大的产品经理, 对各种瓷器有各种需求. 比如周世宗对柴窑有这种需求: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长物志>中写柴窑: “柴窑最贵,世不一见…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然后各代工匠做了各种demo也没有很多的成品问世. 工期来了估计也是各种加班. 其实各行各业的工匠从古代以来就积累很多和需求打交道的方法,比如做玉的,铸造钱币的,烧瓷器的, 跟软件工程的过程或者跟机械制造的的工程开发的过程也都是很像, 从需求理解,到选料(技术选型),到实际制作,然后再做模子,然后批量复制,量产,宣传上市.

文艺青年

武康路的大隐书店, 门口有只大猫咪🐈. 居然找到了很久之前就想看的
妹尾河童的窥探系列, 买了一本窥探工作间. 这本书简直是在家SOHO的人的最爱.
如何布置自己的工作间,如何规划工作动线. 各种不同职业的人如何工作的.

除了这些之外,这家书店有个挺大的和室,日式的喝茶的地方, 有榻榻米. 榻榻米下想必也是图书的收纳. 周五晚上去的时候还有人在那里录制视频, 类似罗辑思维的东西吧, 但是比老罗帅多了.